top of page
搜尋

屬於香港的搭棚藝術 - 本地師傅最引以為傲的建築技術!

  • 作家相片: Tam  Kwok Hang
    Tam Kwok Hang
  • 2023年2月24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問師傅們香港建築有些什麼故事威水史,其中一個最令人驚艷的就是來自廣東的搭棚技術。


難以想像在香港這個現代化的大都會,所有眼見的摩天大樓全都使用竹棚搭建這種古老的技術,地位甚至遠超金屬棚架。而問師傅們,大家都同意搭棚就是 - 「平,快,正」三個字!


搭棚業在20-30年前非常興盛,當時建築業正值發展階段,很多工人從事搭棚工作。60-70年代的工資是以日薪港幣50元一天計算的,如果工人在一個月內開工25天,他的薪金就有港幣1250元,當時文員的月薪只有港幣600元,相比起來,搭棚的收入已經相當不俗。




在香港常見的竹棚分三類, 大樓建築多數採用雙層竹棚架,在距離樓宇外牆表面約200-250毫米築起的內棚稱為「批盪架」,而距離內棚600毫米的外棚則稱為「排柵」,工作平台設在內棚與外棚之間,如高度超逾15米的竹棚架,就需由設計工程師設計。




而俗稱「懸空棚」或「吊棚」的外伸式竹棚架,屬於簡單工作用途的竹棚架,多用作修理外牆排水管。

招牌竹棚架則是在香港越來越少,用於安裝及維修廣告招牌,卻是最高難度的竹棚技術。


有幾平?

竹的成本相比同樣長度的鋁合金條或鋼管而言更為輕巧實惠,又可以循環再用。作為世上生長速度最快的植物之一,只要在適當的土壤和氣候環境栽培下,可在24小時內生長足足90厘米。根據1998年的資料顯示,一條長六米的竹平均售價是港幣10元,但同樣長度的鋁合金條要港幣750元,鋼管為港幣80元,為了節省成本,當然會採用竹棚。常用的竹枝包括毛竹及篙竹,俗稱「茅竹」,主要產自廣西及越南。竹有2000多種,盛產於四川及廣東,可是四川竹味甜,竹幹軟,所以成為國寶熊貓的食糧;廣東竹則幹硬、實淨,因而適用搭竹棚。


有幾快?

別以為編起一個竹棚需要的時間肯定比只需到場安裝的鋼管更快捷。竹有「植物鋼筋」之稱,富彈性、堅韌無比。搭棚快在為師傅們提供彈性,竹枝毋須預先生產組裝,師傅們可快速將竹更改或切割成需要的長度和形狀,配合地盤現場而迅速調整,因地制宜。



有幾正?

雖然大家看到師傅們在棚架上飛簷走壁都覺得十分“牙煙”,但師傅們卻說竹棚比鋼管安全多了。 搭棚毋須設計圖則,亦無固定的操作程式,全憑師傅的經驗,「以心為圖,以眼為尺」,全都是現場設計和心算力學,因地施工,因此棚工都需要「眼明心靈」。師傅説鋼管棚架在雨天十分滑腳,竹棚則容易攀爬,工作台要設置圍欄和師傅須佩戴安全帶,師傅也可把腳繞在竹支上增加安全度。



使用竹棚走動的空間和幅度也有相當大的彈性,師傅形容鋼管架的設計常有盲點,鋼管的接駁位常阻礙師傅工作。而由小至大的搭棚工程也需獲簽發「棚紙」,小工程常見的例子包括更換外牆喉管、安裝或拆卸冷氣,以及更換窗戶。在搭棚工序中,要最少有2名師傅在場。其中一人為具備10年或以上的竹棚架工作經驗的合資格人士,監督工程及在搭棚後簽發「棚紙」,證明棚架處於安全操作狀態。


所以説,搭棚似乎沒有想象中危險,現有完善的監管制度,而且還是一門建築的藝術。

 
 
 

Comentarios


  • 梓昕棚業Whatsapp Business
  • 梓昕棚業Facebook
  • 梓昕棚業YouTube Channel

版權所有 © 2023 梓昕棚業工程公司 Tsz Yan Scaffolding Works Engineering Company

bottom of page